为防护修复技术注入“科技力”
要建设百年工程,除全面落实工程参建各方主体质量责任,提升建筑品质...
大国工匠!鞍钢严玲:研发海工钢,瞄准国产化
严玲,1971年出生,教授级高工,现任鞍钢集团钢铁研究院海工用钢研究所...
他,是中国最“接地气”的校长!
窦贤康离开武汉大学的那天,秋天的最后一抹暖阳正好沉寂,寒潮来到了...
吃一辈子放射线还活到100岁,原子弹功臣最后的遗愿是……
58年前的今天,1964年10月16日,我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...
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云敏:迈入基础研究大门的第一次“洗礼”
1989年,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浙江大学教授陈云敏刚博士毕业,就意外接到...
46岁当选院士,用自身科研经历给研究生提出了6个建议!
2021年,46岁的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他也是除45...
院士:资助总量仅是美国的1/10;要给青年科研人员留下有学术尊严的发展空间
助力基础研究发展,科研评价体系有着“指挥棒”的作用,长远来看,这一...
政协委员:青年学者论文发表难,博士4%以下,硕士基本绝迹!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曾参加一份核...
海洋院士(王军成、李华军、侯保荣)和曹德旺等25名科学家、企业家联署文章呼吁!
“工科理科化”倾向正在对有关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造成严重影响...
北京科技大学张勇教授:探索高熵合金 谱写材料新篇
材料是人类制造生产工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,人类按生产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