46岁当选院士,用自身科研经历给研究生提出了6个建议!
"2021年,46岁的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。他也是除45..."
院士:资助总量仅是美国的1/10;要给青年科研人员留下有学术尊严的发展空间
"助力基础研究发展,科研评价体系有着“指挥棒”的作用,长远来看,这一..."
政协委员:青年学者论文发表难,博士4%以下,硕士基本绝迹!
"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宁曾参加一份核..."
海洋院士(王军成、李华军、侯保荣)和曹德旺等25名科学家、企业家联署文章呼吁!
"“工科理科化”倾向正在对有关高质量发展的方方面面造成严重影响..."
北京科技大学张勇教授:探索高熵合金 谱写材料新篇
"材料是人类制造生产工具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,人类按生产..."
院士:当他们不必忙于立项、评估、总结、汇报,不靠追评奖、争「帽子」谋名誉来提升社会地位、改善生活时,中国有望成为基础研究世界强国
"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..."
中科院院士:几乎没有任何研究课题会完全按照预期发展,一个很小的、意想不到的细节有可能彻底改变你的研究轨迹
"2001年,唐本忠团队偶然观察到了这一有悖常理的光物理现象,从而在发..."
“双一流”教授:博士生真的需要一天看20篇文献吗?
"喻海良,中南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,博士生导师。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、青年千人。"
3大领域!8大环节!中国关键新材料技术及创新生态发展深度解析
"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,也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先导。回..."
一位教授痛批:学界浮躁风蔓延,90%的学术不做也不影响学术发展
"一位知名教授和我把酒聊天时表示:“我国不少单位和科研人员,已不次..."
院士坦言:如果没有项目或“帽子”,不足以让科研人过上“体面的生活”
"习近平总书记指出:要支持科研事业单位探索试行更灵活的薪酬制度,稳..."
中科院教授:我从来不申请课题,因为没有凭空吹嘘的本领!
"谁都知道,现在学术界的“生态环境”很不利于学术:僵化的量化考核制..."
分享 | 中国工程院干勇院士:高质量发展中的先进材料创新战略
"近日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、国家新材料产业发展专..."
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:打造我国自己的“超级钢”
"钢铁是目前全球应用范围最广的金属材料,高端、特种钢材则是钢铁材..."
中科院院士:青年科学家5年内拿不出成果就面临淘汰,有的单位已现“马太”效应,重复给某一人奖励
"两院院士卢耀如、金振民,以及专家代表在浙江省温州市参加2020世界..."
中科院刘益东:只见一流学者,不见一流成果
"人才,特别是一流人才至关重要。经过多年努力,我国科技取得了令世人..."
张启发院士:一流的博士生,需要有远大的志向
"近日,在华中农业大学水稻团队的一次组会上,张启发院士回顾了团队自..."
57岁顶尖学者全职回国:国内的科研大环境吸引我回来
"覃刚健出色的研究得到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、心脏协会和糖尿病协..."
“双一流”高校导师以身说法:我这样走出研究生“迷茫期”
"最近,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促进新入学的研究生快速地调整状态,以尽快适..."
中科院院士:以SCI论英雄的学术研究,其欺骗性已开始暴露
"“中国科研资金、方向正被西方国家的SCI所支配,我们的科研人员贫..."
诺奖得主本庶佑:CNS这些顶刊观点有九成不正确,不要盲从迷信,搞科研做到六个C更重要
"目前,在诺贝尔奖获奖国家中,美国堪称当之无愧的领头羊。截止2019年..."
施一公:我直到博士毕业,对研究也没兴趣,对未来很迷茫,也不知道将来要干什么
"本文为施一公在北京大学的演讲,内容朴实无华但信息量极大,演讲中,施..."
院士杨卫:人才称号不要过度与利益挂钩!要给青年科研人员留下有学术尊严的发展空间!
"助力基础研究发展,科研评价体系有着“指挥棒”的作用,长远来看,这一..."
47岁院士再发Nature!他给研究生的这6个建议流传甚广
"近日,现年47岁的新晋中国科学院院士、武汉大学教授宋保亮团队于Na..."
川大校长李言荣:培养基础拔尖人才,就要舍得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
"百年名校,无非育人。培养一流的人才,是高校的责任与使命。培养基础..."